1435这个数字不陌生吧,甚至可以说是刻进铁路人骨子里的数值。然而世界上并不是都在使用这个轨距,其他尺寸的轨距居然还占了全球轨道总数的40%。它们的宽度是多少?到底是谁在用这些尺寸?
轨距指的是钢轨头部踏面下16mm范围内两股钢轨工作边之间的最小距离。现在世界上有多种不同的轨距,分为普轨、宽轨、窄轨。国际铁路协会在1937年制定1435mm为标准轨即普轨,比标准轨宽的轨距称为宽轨,比标准轨窄的称为窄轨。除部分地方铁路和工矿企业铁路采用窄轨距外,我国铁路轨距绝大多数采用标准轨距,仅在云南省境内保留有1000mm轨距,台湾采用1067mm轨距。
窄轨在历史上至少有13种尺寸,主要实际应用的有英国在如工厂、矿区推广使用的3英尺6英寸(1067mm)轨距,及法国在主导制定国际单位制后推出的米轨(1000mm)。宽轨占全球铁路23%,主要实际应用的有俄罗斯使用的5英尺(1520mm),及印度使用的5英尺6英寸(1676mm)轨距。宽轨距一般都适用于平原地区、工业铁路或高速铁路。窄轨距较常用于山区或产业轻便铁路,有助降低工程的难度和成本。双轨距或多轨距铁路铺有三或四条钢轨,让使用不同轨距的列车都可行驶。日本和西班牙则采用了轨距可变列车,让列车在不同轨距的线路间直通运行。
没想到吧!轨距还有这么多尺寸,宽轨或窄轨并没有绝对的优缺点,采用不同的轨距只是为了应对不同线路的运输需求,让效益最佳化。你见过哪些轨距呢?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